<
t4b9小说网 > > 入慕之宾 > 入慕之宾 第163节
    最后一场受贺,设在了上阳宫里的紫元殿。

    天子成婚,远近邦国派使臣朝贺。子烨在紫元殿设下宴席,与各国使臣共饮。

    从前在京中,逢得岁时节日,也常有纳贡的使臣觐见景璘。

    这对于他们而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,东西两京各有皇帝,不去哪边都要得罪人。

    但尽管如此,我还是能看出来,洛阳这边的使节比京城的更多,朝觐的排场也更为盛大。

    而所有的邦国之中,最要紧的,显然是北戎。

    北戎到洛阳路途遥远。先前,就连子烨也猜测,那边派使者来贺喜,应当是赶不上这大婚的。

    但情形出乎意料。

    北戎的使者,竟是最先来到。

    据说带队的头领,叫乞力咄,是北戎的一位大贵族,原是到洛阳来商议那两边和谈之事。太上皇大婚,乞力咄摇身一变,顺势来贺喜。

    “你见过他们?”我好奇地问子烨。

    “见过一面。”他说,“不过和谈之事,北戎向来虚虚实实试探诸多。我懒得与他们周旋,那之后便交给了鸿胪寺,让他们去对付。”

    我想了想:“这个乞力咄,不知是个什么来头?”

    “北戎与西北大多胡人一样,号之为国,但其实不过是诸部纠结糅合。所谓戎王,也不过是诸部共主,决断任何事,都须权衡诸部利益。这乞力咄所在部族,曾是那最强的,乞力咄的姊姊还嫁给了当今戎王的祖父。”

    当今戎王是一位新王,原是老戎王次子。两年前,他发兵夺位,将老王子和大王子一道杀了。

    我说:“如此说来,这乞力咄,是当今戎王的舅公?”

    “算也不算。在北戎,凡是戎王,与每个部族都沾亲带故,部族之间也是嫁娶不断。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争抢地盘杀来杀去。于他们而言,伦常并非那须得遵守的铁律。”子烨道,“不过新戎王得位之后,这乞力咄颇为顺从,即刻就向新王效忠。新戎王也投桃报李,对他很是器重。否则,到中原来议和这样的大事,也不会交给他。”

    我了然。

    说话间,大殿上宾客满堂,乐声热闹。没多久,内侍来报,说北戎使臣来贺,殿上有略微的安静。

    北戎人我在京中也见过。他们虽在大漠之中逐水草而居,但并不似许多人想象的那样茹毛饮血,过着野人一般的日子。与中原相较,他们穿戴粗犷,但也喜欢那精致华丽之物。

    譬如这为首的乞力咄,他从头到脚都是嵌宝金银,一身锦绣,比盛装命妇还要花里胡哨,身宽体胖,走起路来,仿佛珠宝箱子长了腿。

    那脸上的虬须,修理的油亮精致,衬得一双虎木炯炯有神。

    “北戎使臣乞力咄,拜见太上可汗。”到了跟前时,他下拜一礼,声音洪亮。那汉话有些口音,在胡人之中却算得很是不错。

    子烨看着他,道:“众卿免礼。”

    乞力咄向子烨一礼,站起身来的时候,身上的金银饰物又是一阵叮当作响。

    我的目光却落在了他的一名青年侍从身上。

    他的位置,稍稍落后乞力咄一些,但离我不算太远,所以看得清楚。

    说是侍从,其实未必。因为看他身上的穿着打扮,虽然远不如乞力咄花哨,却颇为得体。不张扬也不朴实,脸上虽也有胡子,但看得出眉眼生得不错。栗色的头发微蜷,身量不如乞力咄胖,但比他高一些,且很是结实。

    在这群打扮得像孔雀开屏一样的使臣当中,这青年可谓清流,很难不让人多看两眼。

    正当我打量着,突然,那青年抬眼看来。

    四目相对,我愣了愣。

    那双眼睛,是灰色的。

    虽然北戎在诸国之中势力最强,与中原亦牵扯最大,但子烨并没有对乞力咄多加厚待。他们行礼祝祷,子烨答了礼,寒暄两句之后,便让内侍引他们入席。

    乞力咄却显然不那么喜欢听从吩咐。

    他笑了笑,道:“太上可汗,在下此来,还有一事相邀,未知太上可汗意下。”

    这话说出来没大没小,周围的朝臣都露出了不悦之色。

    子烨看了看他,道:“哦?何事?”

    “听闻太上可汗马毬无人可及。在下特带来了一支毬队,欲与太上可汗一决高下。”

    第二百三十六章 使臣(下)

    这话出来,共宴的朝臣们登时忍无可忍。

    “无礼之至!”有人起身斥道,“太上皇乃九五至尊,尔等何人,竟敢在上皇面前放肆!”

    “太上皇贵为天子,也是尔等可挑衅的?”

    另有人道:“无教无化,何不将这无理之人逐出去!”

    周围起了一阵议论之声,我看了看子烨,只见他脸上并无愠色。

    那目光环视扫过,登时雅雀无声,只剩殿上乐师的丝竹钟磬仍悠扬作响。

    “北戎,朕倒是从未交手过。”他缓缓道,“不知贵国马毬如何?”

    乞力咄毫无愠色,仍是那面带笑容的样子,答道:“禀台上可汗,我国无论男女,马背上出生,马背上死去,一辈子与马为伴,马毬更是会用手便会打。”

    有人发出嗤之以鼻的声音。

    乞力咄继续道:“远的不说,便说在下带来的这群使节,虽有老有少,但绝不逊于任何精心调教的健儿。只要太上可汗愿意,他们骑上马便可出战!”

    子烨没有答话,却忽而看向我。

    “皇后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我愣了愣。

    从那目光里,我确定他果真是在问我意见的之后,想了想,道:“妾以为,并无不可。上皇擅马毬,天下皆知,诸国亦久闻盛名。近年来,凡诸国来使,必向上皇邀请赛上一场,上皇皆欣然答应。如今北戎有请,上皇何不也赛上一场?”

    子烨颔首,道:“皇后所言有理。”

    说罢,他看向鸿胪寺卿,道:“此事,便交由卿等安排。”

    鸿胪寺卿忙行礼:“臣谨遵圣命。”

    这宴上,除了北戎,突厥、吐蕃、回纥等使臣也来了不少。

    不过我发现,他们似乎都不大待见北戎。

    究其原因,大概是当今这位新戎王虽然屡屡在子烨这边碰壁,在别的方向却颇是春风得意。

    这两年,他从突厥、吐蕃和回纥的手上都抢了不少地盘。就在当下,他们还与吐蕃争夺着吐谷浑。

    吐蕃使者见到乞力咄之时,连打招呼的兴趣也没有,当众甩脸。

    不过让我惊讶的,是回纥。

    领头的使臣,并非男子,而是一位女子。

    她很是年轻,二十上下的年纪,身穿曳地胡服,头戴金冠,乌黑的头发在两侧梳作鬟髻,上面饰以金簪,雍容华贵。面容也很是明艳,高鼻深目,长长的眉毛,如同柳叶,更衬双眸明亮,颇有几分英气。

    “回纥使臣缬罗,拜见太上可汗。”她施礼道。

    对于这么一位罕见的女使臣,众人亦是露出好奇之色。

    子烨答了礼,看着她,微笑道:“若朕不曾记错,卿乃度阗可汗三女,可对?”

    缬罗亦笑,答道:“正是。”

    “去年,朕曾与度阗可汗见过一面,未知他如今身体可好?”

    “父汗身体甚好。”缬罗答道,“父汉亦常念着太上可汗,想亲自到洛阳来与太上可汗会面。可国中着实事务繁忙,不得抽身,于是令在下代为出使。”

    子烨颔首:“可汗有心。”

    这短短几句话,却是耐人寻味得很。

    去年,子烨与度阗见过一面,我是知道的。

    只不过说是见面,其实是差点打起来。

    度阗一直垂涎凉州,去年,他亲自领兵,以攻打羌人为由南下,打算来个假道伐虞,顺便把凉州吞了。

    不料,正正踢到了铁板上。

    不但兵马折了,度阗还被凉州守将抓获。子烨得知此事之后,亲自去了一趟凉州,与度阗谈了一场。

    最终,度阗答应将多年蚕食的土地还给中原,保证商道。子烨则将度阗可汗及手下兵将连同兵器仪仗等物全须全尾放归回纥,保全其体面。

    至于他繁忙不得抽身什么的,这也有典故。

    因由还是出在了北戎身上。北戎和回纥,近来也在交战,度阗自是不敢走开。

    “父汗令在下带来了千里宝马九匹,献与太上可汗。”只听缬罗高声道,“如今,正好在马毬场上助太上可汗一臂之力。”

    这话,倒是让方才那些为北戎态度愤愤不平的人得了安慰,纷纷称道起来。

    一同交好的,还有不少别国使臣。

    放眼殿上,北戎竟以一己之力让诸国几乎都向中原示好,也算是功德一件。

    我觉得有意思极了,忍不住又看向北戎那边。

    却见那个灰眸青年正看着这边,似乎就是盯着我,那眼神直勾勾的。

    我也看着他,毫不避让。

    未几,他那胡子下面忽而露出笑容,转回去,继续喝酒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子烨是个喝酒懂得节制的人。

    听吕均说,在大营里,每逢庆功之类,总有将士们心怀不轨,挨个轮番拿酒敬他。他却总有办法少喝,几巡下来,别人先倒了,他还站得稳稳的。

    我想了想,这大约是真话。

    不然上上上回,他喝了酒从大营里回来,不会还那么有精神……

    成婚之后,子烨没有在他的宸元殿住过,一直住在我的承和宫里。

    应付了那各国使节,子烨身上也有了些酒气,但不重。

    我让人呈来醒酒汤,没多久,端着汤碗进来的,竟是兰音儿。

    “你怎来了?”我讶然。

    &amp;lt;div style=&amp;quot;text-align:center;&amp;quot;&amp;gt;

    &amp;lt;script&amp;gt;read_xia();&amp;lt;/script&amp;g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