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4b9小说网 > > 入慕之宾 > 入慕之宾 第2节
    我想着,他也许是像从前我入宫时那样,嘱咐我要听话,不要生事。

    那之后,我再也没有见过任何的家人。

    只听宫里消息灵通的人说,因得我父亲上官维的罪名多少有些争议,朝廷倒是没有下死手族诛。除了我父亲这一支,别的叔伯族人幸免于难。

    我那庶出的弟妹们,虽然还年幼,却还是入了奴籍。据说,落罪之后没多久,他们就被人买走了。至于卖去了哪里,无人知晓。因得那年动乱。执掌此事的官署被大火烧毁,记载他们下落的契书籍册,也随着动乱灰飞烟灭。

    唯一有音讯的,是我的兄长上官谚。

    他被流放到了辽东戍边。那个地方,据说每年入秋就已经冷得很,冬天下一场雪就会冻死不少人。

    话说回来,也不知是不是我到玉清观里出家果真灵验。一年之后,北戎竟把先帝放回来了。

    不过在这之前,朝廷已经有了新的皇帝。

    上官家倒台之后,朝中的争斗并没有因为有人被治罪而停止。毕竟先帝在北戎那里当了俘虏,而这边,国不可一日无君。

    要不要另立新君?立谁为新君?

    每一点都足够让人争得你死我活。

    几个皇子更是倚仗背后支持的势力大打出手,闹得烽烟四起,民人流散。

    而结束这一切的,是一个谁也没想到的人。

    先帝的弟弟,如今的太上皇,齐王景曜。

    往事如同天上的浮云,将太阳的光辉遮去,在心中留下阴翳。

    我深吸一口气,将杂念抛开,继续沿着石子铺就的小径,来到御苑边上的紫云楼里。

    “你来迟了。”

    一个声音忽而从身后传来。

    我转头看去,一人倚坐在楼边的美人靠上,手里拿着一壶酒。

    景璘看着我,似乎对吓我一跳很是满意,脸上带着那不羁的笑。

    他身上穿着常服,脚上的织金龙纹履却没有换。

    显然,他刚刚散朝。

    “陛下。”我也露出微笑,行了个礼。

    第三章 景璘(上)

    景璘是当今皇帝。

    不过除了明面上,他管他自己叫朕,我从直呼其名改成称他为陛下,其他并没有别的改变。

    景璘指了指美人靠的另一边,让我坐下。

    “这么迟才来,朕那些嫔妃,又找你去了?”他自斟自酌地喝一口酒,漫不经心道。

    “苏美人和张宝林带着几个新入宫的采女过来,拜拜老君,再陪我坐下来喝喝茶。”我说。

    “苏美人?”景璘露出迷茫之色。

    我说:“便是去年年末才入宫的,益州刺史苏律的侄女。”

    景璘想了想,好一会,终于“哦”一声,道:“那个胸大的。”

    我:“……”

    景璘笑了笑,一脸无辜:“母后每个月都往宫里塞人,朕连谁是谁都分不清,能记住这些不错了。”

    说罢,他拿起酒壶,倒了一杯酒递给我:“岭南去年进贡的琥珀春,朕一直收着,今日才想起来尝一尝。来一杯?”

    我接过那杯子,尝一口。

    这是烧酒,比我平日自酿的浓烈许多。

    我皱起眉头,嫌弃道:“陛下不久前才得过风寒,太医说过不能饮酒。”

    “太医院那些老儿知道什么,整日这不能吃那不能吃,若是听他们的,朕只好吃糠。”

    我看着他:“你就不怕我告诉太后?”

    “你敢!”景璘即刻瞪起眼睛,“你若告状,朕就说你不守清规,私自藏酒!”

    那气呼呼的样子,与少年打闹的时候并无二致。

    我笑了笑。

    “苏美人找你何事?”景璘道。

    “她给我送了五十两银子,说是香油钱。她手艺极好,我邀她后日到梨花宴上去,为陛下和太后烹茶。”

    景璘颔首,大方道:“日后再有人给你塞银子你收着便是,不必禀报。”

    我看着他,叹口气:“如今后宫里都说,崔氏能当上贤妃,都是我巧言令色游说而来。”

    “不是么?”景璘反问,“不是你说她父亲崔如海在南边镇守,颇有建树,是个能臣。朕正当用人之时,要对崔家施以恩惠?”

    “但我可不曾让陛下一下将她封为贤妃。”我说,“陛下难道不怕别人说陛下偏听偏信,是个任人耍弄的傻瓜?”

    他伸个懒腰,笑得愈发贱兮兮:“那要看如何弄,朕也不是什么姿势都喜欢的。”

    我翻个白眼。

    “放心好了。”景璘道,“天下人从来不真讨厌傻瓜,只讨厌不好糊弄之人。朕越像个老好人,喜欢朕的人越多。下次听到谁嚼朕的舌根,就直接告诉朕,朕将他们舌头割了。”

    我看着他:“陛下找我来,所为何事?”

    “没事就不能找你么?”景璘仰头灌一口酒,沉默片刻,忽而道,“太上皇要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我说:“我听到了入阵曲。他何时回来?回来做什么?”

    “下个月就回,谁知道他要做什么,”景璘“哼”一声,目光中却没有了先前的随意,“朕该去大营观兵么?”

    我沉吟片刻。

    “不去为好。”我摇头,道,“陛下既然在他面前示弱了三年,还是继续示弱下去为好。贸然观兵,只会让有心人浮想联翩,于大局不利。”

    景璘颔首,轻轻转着酒杯:“朕也是此想。”

    说着,突然,那精巧的瓷杯从他手中狠狠掷出,摔到了紫云楼下的石阶上,登时粉碎。

    “你说,”景璘坐了起来,一脸忿忿,“他一个宗室,居然敢与朕争天下!他是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?”

    这个问题,有且只有一个答案。

    “是,他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。”我笃定道。

    景璘看着我,再度露出满意的笑容。

    “阿黛,”他又喝一口酒,叹口气,“许多话,朕只敢跟你说。”

    我也喝一口酒,苦笑:“我何尝不是。”

    第四章 景璘(下)

    我和景璘,自穿开裆裤之时,就已经玩在了一起。

    在京城里,上官家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四世三卿,真正的高门大户。我的父亲上官维,是本朝最年轻的宰相。

    这样的人家,很自然会被皇家看重。所以,我的姑母上官娴,在十六岁的时候入了宫,没多久,就因为得孕,封了贵妃。

    我听家里的老人说,那时候,没有人怀疑,姑母如果能生下皇子,那么一定能当上皇后。

    事情如所有人盼望,姑母顺利得了孕,太医都断言,那定然是个皇子。

    但老天终究开了个玩笑,她遭遇了难产,不但孩子没了,自己还了丢了性命。

    所幸先帝是个情种,因得对姑母的眷恋,他对上官家不错。

    从小,我就能入宫去玩。只要宫门没有落钥,我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。要是不想回家,我也能宿在宫里。

    当年的龚昭仪,也就是今日的太后,跟我姑母是义结金兰的姊妹。我每次留宿,都是在她的宫里。

    也是因得如此,我和景璘关系匪浅。

    宫人们常常开玩笑,说七皇子日后长大了,就娶了上官家的小女君吧。

    但这并不是我父亲上官维的打算。

    在他看来,上官家虽然已经位极人臣,但还不够。如果能再出一位皇后,跟皇家的关系更紧密一些,才能长久地荫蔽子孙。

    所以,在我姑母去世之后,这大任落在了我的身上。

    父亲为我相中的夫婿,是当时的太子。

    太子是王皇后所生。

    王皇后早逝,先帝迟迟没有立后,但把她的儿子立为了太子。

    为了达成目的,父亲与王皇后的兄长王国舅来往甚密。不过这太子着实不争气,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轻慢大臣,刚愎自用,还学会了结党营私。

    先帝一怒之下,就将他废了,并且再也没有立太子。后面先帝被俘,朝中因为没有太子而引发了诸皇子作乱,也是因此埋下的祸根。

    我不喜欢太子,作为玩伴,我更喜欢景璘。

    他只比我大三个月,可谓臭味相投。无论是捉弄宫学里的同窗,还是逃课玩耍,或者是捉住之后受罚,二人都坚定不移地同舟共济,狼狈为奸。

    那快乐的日子,一直持续到先帝被俘。

    景璘是七皇子,虽然排行小,也时常闯祸,却颇得先帝的喜爱。

    许多人猜测,那是因为他母亲和我那死去的姑母关系好,先帝爱屋及乌。

    于是亲征之时,先帝带上了他。

    这事,面上的说法,是要历练皇子,开拓见识。但每个人都知道,这是先帝偏心,想借亲征之事,给这七皇子积累资历。

    还有许多人猜测,等先帝亲征回来,说不定就会立龚昭仪为皇后,七皇子则顺理成章地立为太子。

    我也这么盼着。

    &amp;lt;div style=&amp;quot;text-align:center;&amp;quot;&amp;gt;

    &amp;lt;script&amp;gt;read_xia();&amp;lt;/script&amp;g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