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4b9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横刀十六国 > 横刀十六国 第180节
    目光呆滞,全身轻轻颤抖,嘴中不知在重复着什么。

    “刘刺史,请!”李跃令亲卫递给他一把刀。

    刘国接过长刀的瞬间,孙屈支忽然清醒过来,“李跃,你不得好死!”

    李跃笑了一声,“我死不死是以后的事,然今日你必死于我刀下。”

    刘国走上前,一刀挥下,人头落地,血溅了他一身。

    阳城之中,再无一个活着的羯人,不少深目高鼻的匈奴人也被斩杀。

    不过这时代,没一个胡人是无辜的。

    李跃令人将尸体抛在荒野之中喂野兽,又将阳城府库中的钱粮拿了出来就地分赏有功将士。

    没多少功劳的士卒也分了一些。

    刘国家当颇为殷实,金银钱帛不少,粮食军械堆积如山,城中还有不少羊,足有三四万头。

    南军们分到了不少铁甲、驽马、粮食等,一个个喜笑颜开。

    黑云军则分了不少匈奴女人、战马、金银钱帛等。

    李跃也没吝啬,参战的士卒每人一头羊。

    士气也在这一刻恢复起来,“都督万岁!黑云军万岁!”

    人声鼎沸,响彻沉沉黑夜。

    “张遇动静如何?”李跃安顿完一切,顿感一阵疲惫。

    这一战过后,也该稍稍休息,收复河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

    张生野道:“张遇两万步骑出密县,听闻我军攻破阳城,又退了回去。”

    “派人射一封信入密县,就说某在阳城等他前来一战!”

    “唯!”

    “都督这封信送出,张遇必然退兵。”崔瑾也是一脸疲色。

    从联络枋头夹击刘国开始,他便南北辗转奔波,三过家门而不入,连快要生产的妻子都顾不得看一眼。

    李跃笑道:“他不退兵,难道还有胆量与我们一战吗?”

    没过两天,张遇果然退走了,他一向用兵谨慎,如今黑云军挟大胜之势,他肯定不敢来战。

    如今刘国势力彻底覆灭,张遇在许昌独木难支,覆灭是迟早的事。

    留下一部南军镇守阳城,大军返回陈留。

    一回到陈留,李跃便下令轮流休沐,将士们大喜过望。

    陈留城中很快就热闹起来,酒楼、勾栏、成衣铺人满为患,还有很多将士将自己家修葺了一番……

    羯人和匈奴的人头则被送往邺城。

    与之同行的还有请封的奏表。

    薄武求封荡寇将军,陈端求封破虏将军,魏山求封虎威将军,徐成求封鹰扬将军,崔瑾求封镇军将军,梁啸、曹堪各为牙门将。

    周牵求封兖州司马,常炜求封主簿。

    大大小小官吏五十多人,连辛粲的名字也在上面。

    所谓求封,也只是让冉闵盖个玉玺而已。

    接下来数日,李跃都在府中陪着妻女。

    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,顿时感到一阵温馨。

    与辛氏姐妹、刘氏的关系也日渐亲密起来,在李跃的努力下,刘氏也怀上了。

    李跃身为一方诸侯,只有三个女人,在外人看来已是极度自律了,很多将士都左拥右抱。

    辛氏姐妹主动选了几十个身材样貌俱佳的女官。

    李跃也没推辞,两个儿子在这个时代,太少了,姚弋仲四十二个儿子,苻洪子孙满堂,慕容家也是子嗣昌盛。

    多一个后代,将来便多了一份力量。

    子嗣不昌盛,在这时代是大忌。

    乱世之中,男少女多,战争、耕种、渔猎都要靠男丁,兖州境内一向鼓励嫁娶生育,李跃自然要以身作则。

    来到这时代,也就这半个多月最快活。

    每天上午处理完公务,下午便有妻儿待在一起,心中的疲惫感也渐渐淡去。

    不过这种日子很快就到了尽头。

    邺城的回复来了,所有请封都同意了,不过却有一道新诏令,让黑云军攻打盘踞洛阳苻健!

    “陛下说,都督若是不愿出兵也可,将长子送入邺城!”每次来的都是董闰。

    李跃一阵暗怒,冉闵居然打起自己襁褓中儿子的主意。

    魏晋以来,各地刺史、太守、镇将都要留一子在都城,羯赵也是如此,姚弋仲和苻洪的长子都留在邺城为质。

    但自己的儿子才刚刚满月,身为人父,怎么可能将他送入龙潭虎穴之中?

    第二百三十四章 质子

    “麻烦将军回禀陛下,犬子方才满月,受不得颠簸,等满一岁,跃必送还邺城。”

    李跃既不想攻打洛阳,也不想将孩子送入邺城。

    邺城明显没安什么好心。

    狗急了还咬人,氐人实力不可小觑。

    苻健比苻洪更激进。

    而黑云军正在恢复当中,再掀起一场恶战,士卒必怨声载道。

    董闰语气凝重道:“那么都督便要当心了,上次遣送匈奴俘虏、战俘之事被压下去,此次只怕陛下不会轻易放过,质子入朝乃是惯例,卢、刘、韦诸公也不好反对。”

    李跃笑道:“某非拒绝也,只是延后数月。”

    以拖待变,数月之后,北方形势肯定会发生变化。

    董闰点点头,“在下尽力周旋!”

    李跃思索了一阵,决定给冉闵上书,分析分析眼下形势,冉魏最大的敌人是襄国、是胡人,而非兖州。

    “昔日荥阳一别,转眼便是一年,陛下奋威扬武,克成大业,此所谓天纵神武者也,然则羯奴依旧猖獗于襄国,诸胡不靖于各地,当此之时,应扫尽胡尘,使山河复明,华夏复振,不可令其喘息,休养生息……”

    表文中,李跃一再强调只要河北定了,天下皆定,氐人不足为虑,留在洛阳反而能吸引江东的仇恨。

    董闰当即带着奏表回去了。

    怎么周旋就是他的事了。

    李跃只坚信一点,冉闵绝不会在此时南下攻打兖州。

    襄国虽然遭受重创,却犹有一战之力,石琨兵败后,就留在冀州,召聚各部胡人。

    河北绝大多数郡县听命于襄国,冉魏如今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。

    杀胡三令颁布后,令河北胡人空前团结起来。

    董闰回去后,仿佛石沉大海一般,没有任何回音。

    李跃也乐得自在,不来找自己麻烦最好。

    “洛阳非久留之地,苻健驻兵于此,定是为了图谋关中!”常炜一眼就看破了苻家的打算。

    李跃道:“先生所言是也,苻家在关东不过一丧家之犬,只有返回关中,方有崛起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“苻家留在洛阳,令邺城忌惮,不利于我,不如驱其西进,关中杜洪、张琚非泛泛之辈,他日桓温北伐,必先取此地。”

    常炜对苻家的未来并不怎么看好。

    毕竟以现在的形势而论,苻家西进成功的机率很小。

    “如何驱其西进?”李跃却知道历史大势,杜洪、张琚不是苻家对手,不过苻家西进,目前对兖州而言不是一件坏事。

    常炜笑道:“只需将邺城诏令送入洛阳,他们定会西走。”

    苻洪死后,黑云军与他们的默契便消失了,苻家走了也好,免得冉闵三天两头的记挂。

    李跃遂让人将邺城的诏令送入洛阳。

    苻健却在洛阳大兴土木,修建宫殿,据说还斩了几个劝他西进关中的小豪酋。

    李跃心中一笑,知道这不过是他的障眼法而已。

    氐人西进应该快了。

    不过李跃很快就没精力关注他们,随着天气渐渐变热,河北开始出现瘟疫的征兆。

    今年以来,河北遍地刀光,互相攻伐,尸体盈野,无人收敛,或为飞禽走兽啃食,或散落河道之中,到处传播,瘟疫也就不可避免。

    很多时候,瘟疫比兵灾更为可怕。

    乱军来了,人可以跑可以躲,瘟疫来了,杀人于无形,跑不了也躲不过。

    汉桓帝时,东汉人口达到巅峰,五千六百多万,但仅仅二三十年后,便是灵帝的黄巾起义,三国混战,华夏人口骤降,很多人死于汉末大瘟疫。

    “河北诸族仇杀,百万人死于非命,今夏必有一场大瘟疫,都督当早作准备!”常炜一向心怀苍生。

    各地根据尸体粗略估算胡人死伤二三十万,但这是死于刀兵之下的,还没将饿死、被野兽咬死、受伤而死的算在其中。

    整个河北六百万胡人,很多人被冉闵杀怕了,返回西域,沿途自相残杀者不在少数。

    常炜说的百万人,绝非虚言。

    “立即扩充医营,手脚麻利者无论男女皆招揽之,再于全天下招募医者,收集各类药草!”

    有了前几次的经验,李跃从容应对,令兖豫各地若是发现瘟疫踪迹,立即上报。

    大河之南,最安定之地也就兖州。

    &amp;lt;div style=&amp;quot;text-align:center;&amp;quot;&amp;gt;

    &amp;lt;script&amp;gt;read_xia();&amp;lt;/script&amp;g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