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4b9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横刀十六国 > 横刀十六国 第75节
    “常先生果然了得。”李跃望着渐渐远去的人面无表情道。

    常炜此刻又换上了藤帽和皮氅,“大丈夫能屈能伸,不可拘于小节,韩信有胯下之辱,张良有拾履之羞,寨主若有大志,不可一味逞强,在下有一言,不知寨主愿听否?”

    “先生请说。”

    “短则一年,长则两年,邺城必有大乱,寨主有雄心壮志,却也不可过早露出头角,薄头领此去,黑云山与广宗联系紧密,并非坏事,这已经是在下能想到的最好解决之道。”

    虽说是李农派来的,但李跃感觉他似乎有几分倾向自己。

    回过头想,薄武此去广宗,算是最好的解决办法,为日后做些铺垫。

    而薄武将唯一的骨血留给自己,也是在安自己的心。

    李跃深吸一口气,“多谢先生。”

    常炜拱手道:“永嘉之乱以来,血流似海,枯骨如山,豺狼当道,野狗横行,寨主医术高明,活人无数,此为大功德,他日河北大乱,还望寨主多多照拂百姓,以苍生为念。”

    每个人的行为后面都有自己的动机。

    “跃定会尽力!”

    “告辞。”说完这句话,便与随从一起下山去了。

    望着他下山的背影,李跃忽然感觉这世道并非全是财狼野狗,还是有不少心怀苍生之人。

    这样的人也是团结的对象。

    只可惜现在实力太弱。

    石韬的两个使者急匆匆的赶来,不再掩饰恶意,“今日之事,秦公他日必有回报!”

    李跃瞥了二人一眼,没心思理会这两条野狗,“哦?那在下就拭目以待了。”

    “告辞!”两人愤愤而去。

    大雪之后接着下了两场小雪,但天气却不再那么寒冷。

    周牵前来汇报户曹的进展,“粗略统计,黑云山有户六千八百户,口三万有余,丁壮七千五百余,详细人数,还需两个月方能完成,轩辕山未作统计。”

    李跃翻了几块户板。

    上面的字歪歪扭扭,说不出的难看,但好歹还能认出来。

    名字大多是王阿七、刘十一、杨狗、赵豕之类的。

    周牵惭愧道:“事情仓促,很多人没有大名,是以属下该以数字区分之。”

    寻常人也根本不在乎姓名,历史上很多人混出头了才改的名字。

    “事急从权,此策大妙。”时间紧,任务重,只能多动脑筋。

    “编户时,属下发现五十多名工匠,如今有了铁矿,工匠正堪其用!”

    “还有这等好事?”李跃大喜过望。

    流民之中本就龙蛇混杂,什么人都有,农夫、铁匠、木匠、戍卒、衙役等等。

    几十个工匠并不算多,相对于三四万的人口,反而有些不够用。

    “这些人一开始躲躲藏藏,后来见山上人心安定,方才放下戒心。”

    “不怪他们。”李跃笑道。

    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算盘,黑云山上若是整日打打杀杀的,谁敢出来?

    大部分流民心中的最佳避难之地是江东,而不是一个山贼寨子。

    要别人贡献力量,首先山上要能让人安心才是。

    未设置法曹之前,山上人人自危。

    “这点人不够,凡有一技之长者,皆可成工曹记名匠人,每人每月多补偿二十斤粮食。”

    这年头的人总喜欢留一手,三万人只有几十个工匠说不过去。

    生产力就是战斗力。

    兵器、农具上随便一点工艺上的改进,都会提高生产力。

    李跃还指望打造投石机、床弩、铁甲等等。

    每个月多得二十斤粮食,诱惑极大,应募者颇多。

    单铁匠就有二十多人,其余木匠、石匠、皮匠、骟匠、裁缝、屠宰匠等等多达两百多人,另外还有擅长编草席、草衣、草鞋的人,会放牧之人,会养鱼的等等,五花八门。

    李跃也没嫌弃,将人分成铁、木、皮、杂四大类。

    只要有一技之长,都给挂个名号,鼓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。

    每一类中选一技艺相对高超者为主事,趁着冬天,招收学徒,教会一人,每月再多五斤粮食。

    山上立即热火朝天起来,石匠们扩建锻炉,木匠和皮匠修建橐龠。

    所有工匠当中,铁匠的最忙碌,冶炼还在其次,关键是捶打,需要成百上千次挥动铁锤,没有经验的人,很难成功打造出所需的铁器。

    以前锻造的都是些工艺不复杂的铁锤、骨朵、狼牙棒等物,现在想打造甲片、箭簇、刀剑,极考验工匠的水平。

    东汉时,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,利用水力鼓风冶铁,大大提高了冶炼技术,使产量大大增加,质量也提高不少。

    整个汉朝都极度重视技术发展。

    官府铁器专营,为技术大发展铺平道路。

    但随着东汉的崩溃,三国混战、大瘟疫、五胡乱华等种种天灾人祸,南阳大铁坊早已没落,很多技术也失传了。

    山上暂时没这条件,也没人会制作水排,材料、选址都有一定的要求,这种高科技一般都掌握在士族手中。

    短期内,黑云山难以复制。

    只能先解决有和无的问题,然后再慢慢改进。

    万事开头难,但开头了也就不难,也就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。

    李跃给他们足够的时间,东西没造好,重新熔炼,并不做处罚,经验总会累积的。

    在打造兵器前,李跃先让他们打造一批农具练练手,为春耕做准备。

    第九十五章 授课

    积雪稍融,两百多匹健马和野驴被拉进汜水堡。

    “这似乎不是野马?”李跃望着马群一愣。

    野马绝不会如此温顺。

    张生野拱手道:“哈哈,将军慧眼,这么马都是羯奴放养的战马,我等深入猎场两百多里,趁着大雪弄回来的!”

    其他几部人马还能得到休整,斥候们终日活跃在野外,与野兽和敌人搏杀,风里来雨里去,漫山遍野的跑,绝大多数被锻炼成精锐中的精锐。

    上马能骑射,下马能翻山。

    每个人都是优秀的猎手和勇猛的战士。

    “不会被羯奴发现端倪吧?”

    黑云山已经进入邺城的视野,能低调还是低调一些。

    “将军放心,兄弟们都是老手了,神不知鬼不觉,河北的猎场养了数万多匹牛马,属下准备从乘着黄河还未解冻,做一场大的!”张生野两眼冒光。

    一头骡可以换三个壮丁,一匹战马的价值更高。

    “你这是竭泽而渔,容易引起羯奴的警觉,你们也不安全,还是一口一口的吃。”李跃叮嘱道。

    “遵令。”张生野拱手。

    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羯赵,也缺优质战马。

    石虎曾派遣御史,搜罗民间美女和牛马,家破人亡者九千多户,而这些御史被封侯的有十二人,荆、豫、扬、徐百姓不是叛乱,就是南下投奔江东,太守县令不能绥怀者,被石虎诛杀五十多人……

    即便如此搜肠刮肚,也只弄到两万多匹牛马,很多都不能作战马用。

    魏晋以来,战乱频仍,军事技术突飞猛进,具装甲骑登上历史舞台。

    而甲骑对战马要求更高。

    不过现阶段黑云山对甲骑的需求不大,黄河以南的势力,驴骡机动骑兵足以对付了。

    所以李跃的重点放在轻骑兵上,让骁骑营每人一匹战马一匹驴或骡,以机动为主,作奔袭包抄之用。

    正面战场,这么点骑兵也不够看。

    有了战马,李跃才感觉黑云山的骑兵像那么一回事了。

    而骑兵永远是战场上的王者。

    等春雪消融事,骁骑营就会拉出来,骑射打猎。

    回到山上,正好是授课的时间,偌大的议事堂里坐满了人,一半是军官,一半是尚武堂的半大孩子。

    堂外也聚满了人。

    士卒、百姓都可围观。

    人群中散落着斥候和亲兵,防备突发状况。

    没办法,吃一堑长一智,防人之心不可无。

    基本成为习惯。

    李跃讲东西喜欢旁征博引,掺杂大量私货,视角比较倾向大众,因此极得士卒们喜欢。

    “昨日讲了魏武帝北击乌桓,今日讲曹真收复河西,明日讲毌丘俭东征灭高句丽!”

    “好!”

    人群兴奋狂呼起来。

    李跃双手虚按,堂内堂外顿时安静下来,只有风吹过时,房檐、树梢上雪簌簌落下的声音。

    两汉三国,虽然战乱不断,破事也多,但都是压着周边异族打,蜀国向西南开拓,吴国向东南拓展。

    而曹魏,基本完成一个中原王朝应尽的义务和责任。

    &amp;lt;div style=&amp;quot;text-align:center;&amp;quot;&amp;gt;

    &amp;lt;script&amp;gt;read_xia();&amp;lt;/script&amp;g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