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士们跑动起来,以每秒二十米的平均速度在训练场中进行折返跑,火线在战士和标靶之间架起桥梁,像是梭机将丝线来回穿梭。
这当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战术动作,对修仙者的战斗来说,单纯的跑动中施法属于基本功,是移动中施法的组成部分。在部分世界观下的施法者,掌握移动施法、无口头施法是极其耗费精力,需要天赋的事情,因此才更需要法术炮台的定位。而对灵气复苏后的修仙者来说,不能掌握移动施法的能力,就算在身前堆砌叹息之壁,也依旧会面临马奇诺防线的窘境。
这可是金丹期就能稍微掌握空间权能的世界,单方面地堆砌防御有个球用。炼气期就该学会跑步施法,筑基期就该掌握在空中借其他物体甚至是自己的法术造物变向,金丹期就需要利用空间权能与敌人展开权能战斗,同时催动法则侵彻力攻防。
故而,在训练场中折返跑并施法的战士们只是在进行体能训练,但行动中挥舞的火线,远处标靶缓缓变形的样子,依旧颇具视觉效果。
李俭此行仅仅是为了拍摄宣传片,不可能将战士们日常训练内容全都参观一边。推着摄像师的士兵在李俭神识感觉得到的位置打手势,示意进入下一环节。
班长也看到了手势。方才还在来回跑动的战士们立刻列队,动如脱兔静若处子,严肃地排成一列,班长带头,从李俭身前走过,迈出训练场的大门。
“这一条结了。”推着摄像头的战士抬头比了个“OK”,刚刚迈出训练场大门的战士们又列队回来,确认方才拍得行不行。
李俭也跟过去看镜头。镜头里的自己着实有些呆,一句话也不说,只是默默地走到训练的战士们身后,又默默驻足,在战士们热火朝天的体能训练和班长的指令声中,显得像是一块无限吸收热量的石头。
但不知道为什么,所有战士都说拍得还行。
李俭叹气,行吧,你们说行就行,希望后期能把我修修,别看着太呆。
……
在之后的大半个流程中,李俭越拍越觉得,自己大概是被诓骗了。
基地的摄制组说得很明白,自己在镜头中负责充当一个有形的观众视角,只需要看一个班规模的战士的活动,摄像头把自己拍进去,让观看者认为自己可以代入李俭,这就足够了。
众所周知,在大量文娱作品中,但凡是需要让观众代入主视角的,如果主视角无形还则罢了,倘若主视角有形,比如男主角某某某,就千万不能让男主角过于有特色。
最理想的能让最多人代入的男主角形象,只需要说他帅,不需要说他怎样帅。只需要说他身量适宜,不需要说他多高多胖。男主角最好连名字都没有,倘若能让观众把自己想要的名字填进去,那就是标准的玩家角色。如果是图像类作品,则以适当处理后的无脸男为最佳。
摸着良心说话,如果本子里的男主角个个都画成花美男,大概很少有人会用的爽。画成社会意义上的丑八怪则更是反向操作的极限,看一眼就想吐的话,这依旧用不了。
必须要有脸,那就最好没什么特色,平易近人,才是最好代入的。
这样的要求在大多数作品中都是适宜的,但李俭觉得,在拍摄沿海基地的宣传片时,让自己充当不说话的观众视角,看起来还是太呆。
战士们欢声笑语的时候,自己闷声不响;战士们奔走跳跃的时候,自己呆若木鸡;战士们讨论战术技巧和荣誉精神时,自己像是个跟踪狂一样站在旁边。
有点变态了。
“下次再拍这种演出任务的能不能不叫我,我觉得我可以有点演技的,实在不行给我配点台词也行。”李俭越拍越无语,到最后终于忍不住,找到将自己带来基地的士兵倒苦水。
士兵翻动拍摄计划书,无奈回答:“就剩下最后一个场景了,拍完这段就好。接下来是看战士们执勤归营,脱下战甲后,到战甲维护基地参观的内容。您可以自由发言。”
“……自由发言,还不如给我个剧本,让我参考一下。”李俭颇有怨念,但还是照做。
跟拍李俭的摄制组随他到海边。自打海洋正面战争计划全面铺开,吴会省的海岸线早就变了样子。原本在吴会省的海边,可以看到沙滩和石崖,现如今都变了,棕黑色的材料覆盖了海与陆地的边界,为了保护岸上的居民,这层厚重堤坝需要深入到海面以下,切入覆盖在海水下的泥土,如同陆地建筑开挖地基一样,挖开海底——一两米深的地方何尝不是海底——能挖多深挖多深,用建筑材料灌进去,几乎以一体成型的思路,铸就海岸长城。
<div id='gc1' class='gcontent1'><script type='text/javascript'>try{ggauto();} catch(ex){}</script></div>
当然,受限于实际工程量和作业方法,海岸长城当然不是一体成型的,只不过制作方法和进程在长期实践中变得模块化、通用化,不同时期浇铸得到的海岸长城几乎没有缝隙,就让人觉得这玩意是一体成型。
海岸长城连绵不断,以此为基础,沿海基地的陆上部分可以和海上部分直接相连,人们从陆地出入口进入沿海基地,便能一路畅通地——如果符合要求的话——抵达沿海,并参加战斗。
事实上,战士们会从海岸长城面向大海的半圆形通道跳入大海,穿着战甲沉入海水,利用螺旋桨推进,使自己进入海洋深处。
在吴会省的良港,海岸长城在原先港口的基础上变成了从陆地伸向海洋的恐怖要塞。海军在这样的平台上休整,随时都能乘坐铁甲舰出发。
虽然在海洋正面战争计划中,过去的海军有很多武器都不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,但随着灵气复苏时代对海军的改建,海军在海洋正面战争中依旧有着陆军、空军不能替代的作用——这听起来像是句废话,毕竟海军如果在海里还不如陆军和空军有用,那为什么要叫海军呢?
李俭站在半圆形通道的出口,身边是黄黑相间的警示条。他只需要往外走两米,就会从通道口坠落,落入大海,穿过大约三米的海水,扎到海底的沙滩。
从沿海基地的陆地部分抵达入海出口,需要经过过渡仓。过渡仓的用处在大多数时间都不会体现,毕竟这是面对海洋生物杀穿防线后,从海水中腾空而起,冲进海岸长城的出入口时,沿海基地的第一道物理防线。
也是海洋正面战争计划的最后一道防线,当海洋生物足以触碰到沿海基地的过渡仓时,海洋正面战争计划就将宣告失败。
战士们将从这里跳下大海,并从这里返回营地。
李俭看了看身后的摄制组,他们将摄像机推到近处,将自己和洞口外的世界同时拍摄进去,打着手势,倒计时开拍的时间。
李俭将头转了回去,看向外面的大海。当倒计时结束,正式开拍的指令发出,就会有一个班的士兵从水下出现,借助出入口外固定的辅助设施,将他们从海里拉出来。
倒计时结束,正式开拍了。
远处的海面浮现阴影,八九个身影从海面下向出入口逼近。洞口外的吊挂设施缓缓垂下粗笨的机械挂钩,垂入海面。阴影接近出入口,李俭站得离出入口有些远了,看不到战士们的身影,便不自觉地向前走了几步,方便自己看到战士们在水下的身影。
摄像头跟了上来,向水下拍摄。战士们的人影与已经伸入水下的机械挂钩混合在一起,从上方垂下的挂索轻微地抖动片刻,又归于平静。
出入口上方的红灯闪烁着变成绿色,伴随着滑轮组出力,挂索再次套紧,接着向上抬升,将下方链接的机械挂钩拉起。阴影向水面突出,变得清晰起来,可以看到战甲哑光黑的轮廓,在水波映照下再度有了反光。
战甲突破水面,水花向外轻轻翻滚了一圈。战甲上带起的海水从战甲滚落,让两米出头的战甲看起来像是崭新的。
战甲被机械挂钩带出水面,战甲的头部终于在洞口出现,紧接着是战甲的胸腹部、手臂部分,腰部,腿部,以及带着隐藏式螺旋桨的足甲。
九具战甲挂在挂钩上,其足部终于抬升到和洞口齐平的位置。滑轮组的机械声变了频率,挂索不再上升牵拉,机械的另一部分将挂具向洞内送入,直到战甲的足甲的垂直位置终于进入洞口。
李俭往后退去。九具庞大的战甲在自己面前一字列开,在机械带动下迫向出入口,虽然知道这里面都是友军,战甲本身也并未具备超高强度的战斗力,依旧为眼前的景象心折。
大概是对大型机甲的向往吧,虽然这些穿在人身上的战甲只和机械外骨骼有相仿的体型,但依旧能从战甲统一的制式、漆黑的工业风格、没有过度装饰的外表,感受到令人激动的成分。